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中国体育彩票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科普知识
记忆力衰退,求人不如求己
记忆力随年龄而减退——正常现象
年事渐高,记忆力必定减退,这是正常的心理历程。如果做记忆测验,十几岁时,得分最高;四十岁左右测验成绩便逐步下降;到了六七十岁,下降的速度加快。所以,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是常态。我们常听说,有过目不忘的“神童”,但即使是当年神童,到了耄耋之年,也无法再现当年的神奇。
一般而言,正常的老年记忆减退是一个缓慢、隐袭、渐进的过程。正如老年人常说的“记性一年不如一年”。由于和增龄相关的记忆减退,进程缓慢,加上人类大脑的代偿功能,以及心理调节功能,早期的轻微的记忆障碍不易察觉;等到记忆减退至影响日常生活或者重要的社会功能时,例如忘记重要的约定,一个星期遗失了三四副老花镜,忘记支付水电费用而遭处罚滞纳金等,方才警觉。但回想起来,记忆障碍早已存在多年。
和多数的增龄相关的记忆障碍或所谓良性健忘不同,还有一类“病理”的记忆障碍。后者的发生年龄较早,如四五十岁;进展迅速,几个月甚至几天内便变得记忆很差,显著影响生活和社会功能。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应该到医院检查,看看脑子出了什么问题,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记忆障碍自助法
如上所述,大多数人到了老年期记忆都会减退。现在还没有研制出确有成效的增进记忆的药品,所谓的益智食品或补品对记忆力的帮助也没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那么,该怎么办呢?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已”。以下介绍几则针对记忆障碍的自助方法,目的不是矫正记忆障碍或提高记忆力,而是在有记忆缺陷的情况下,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避免或减少因记忆问题造成的不良后果。
1.要承认自己有记忆问题,要告诉他人。许多人,有了记忆障碍,却不愿承认,不愿其他人知道。其实,让亲友、邻居们知道,自己的记性不太好,不但无害,反而有益,他们便可以提供帮助;有事要告诉你,他们会多说一遍,到时他们还会提醒你;集会结束时,他们会帮助你检查,有没有遗落的物品。在你觉得不能确定时,可以再问,他人也不会觉得奇怪。问题常常出在,有人告诉你某事,以为你记住了,而你却没有记住。\
2.要随身带一本记事本,把要记的事随时记下来。“好记性不如勤笔头”,勤笔免思的法则适用于所有人,对于已有记忆障碍者更是必要。只用一本记事本,不要东记西记,因为过一会儿,又会找不到记事的纸条。如果会使用手机记录,那更方便,也很时尚。如果设定,手机还有提示功能,到时会提醒您。
3.要写当日日程表。每天早上,要整理备忘录,把当天要做的事,按时间顺序排一下,然后,按照执行,内容可写得详细具体些。例如,上午十时要去超市,采购哪些食品和用品,用手机操作也可以。
4.要有一份记录重要信息的备份。有些信息,例如银行卡密码、重要联系人的电话和地址之类,可以记录在记事本或手机上,但是,记事本或手机也可能遗失,所以,一定要留个备份,放在家中固定的地方,有备才能无患。密码或电话号码之类,很不容易记,搞错了很麻烦。
5.固定的地方,放固定的物品。同时,也要记住,要把物品放回固定的地方。如果放在箱柜中,应该有存放物品的详细清单。这样,在找东西时,就不会茫无目的地翻箱倒柜、火冒三丈。最不好的习惯是为了“安全”,把重要物品放到自己认为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其后果往往是他人找不到,你也找不到。
6.应用辅助工具,避免遗忘。例如,老年人常有各种疾病,需要服多种药物,但常常会忘记服药,或者记不清而重复用药。可以到药房买一种用来排药的小盒子。每天早上,将要吃的药物分门别类,分早中晚放入排药盒的小格子内,到了晚上检查一下,这样可以防止漏服或多服。也有人用类似方法,用来烧菜,可以防止多加盐或未加盐之类的尴尬。
7.要锻炼大脑。脑子的功能也是用进废退,年轻时脑子用得多用得勤的,大脑的增龄变化就会晚些轻些。近年的研究证明,即使到了老年,大脑的功能锻炼依然有效,至少可以推迟和延缓记忆减退的进程。读书看报,写字画画,社交活动,益智游戏,都有效果。西方老人偏爱的填字游戏便是其中之一。
再说几句
应该说明,上述招术并不是笔者的发明。其内容多数来源于笔者三十年前在美国读的一本名为《老年的自助》的科普书。该书的作者斯金纳,赫赫有名,他创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开创了现代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学。斯氏在年满七十退出江湖以后,主要根据切身体会写成此书,据说该书的销量远远超过斯氏在黄金年代专业著作销量的总和。只是笔者本人年事已高,也有记忆障碍,已经找不到原书,也找不到当年的读书笔记。只能把还记得的印象最深的几则,加以整理和演绎,撰成此文,以飨读者。
还要说明,增龄相关的心理生理变化很多,除了记忆力障碍以外,常见的还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这类失能,除了少数能用医学手段矫正外,多数并无良策。只能伴随缺陷度过余生。上述自助原则,多数也适用。一是要承认失能,二是要正确应对。彻底解决是办不到的,但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把失能带来的不良结果减轻至最少。总之,还是自助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