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中国体育彩票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编读往来
伴青光眼的抑郁症患者治疗时需要注意哪些
尊敬的医生:
您好!我今年72了,已经得青光眼10年了,定期复查,持续稳定;近半年逐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没有精力带孩子,有时候有轻生的念头,最近在邻居的建议下看了精神科,诊断“重度抑郁”,问诊的时候医生得知我有青光眼,建议我吃抗抑郁的药物,但特别告知我青光眼吃药有风险,当时我被吓住了,也没仔细问。现在我还是高兴不起来,老有自杀的想法,特别痛苦,但又担心吃药导致自己青光眼加重,甚至“变瞎”,请问我吃抗抑郁药到底有哪些“风险”?如果吃上药了我应该注意什么?
焦虑的郑先生
尊敬的郑先生:
您好!
非常能理解您的担心,青光眼是一种像您这个年纪并不罕见的疾病,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对于像您这样的青光眼患者来说,有时候也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的问题,需要接受一定的治疗,如抗抑郁药物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抗抑郁药物对于您非常重要,因为一些抗抑郁药物可能存在一些眼部不良反应,以下是抗抑郁药物可能存在的一些眼部不良反应。
常用抗抑郁药物可通过肾上腺素能、抗胆碱能、5-羟色胺能及多巴胺能机制导致视物模糊、眼干、视力下降等不适,甚至影响瞳孔结构,诱发房角关闭甚至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这些副反应在近视或者远视患者、老年人、亚洲人中更为常见;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多种类抗抑郁药物均有服用后出现眼压升高或者闭角型青光眼的报告。药品说明书中也提到阿米替林、度洛西汀和马普替林等抗抑郁药禁用于青光眼的患者,米氮平、帕罗西汀和氯米帕明等抗抑郁药慎用于青光眼的患者。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阿戈美拉汀目前尚未报道青光眼相关不良事件。由于抗抑郁药物存在一定眼部风险,且具有个体差异,因此有闭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的患者开具抗抑郁药物处方之前,应进行眼科复查;并在抗抑郁药物开始使用及加量2周内密切关注眼部不适。
从您的来信了解到您目前已患多年青光眼,目前病情稳定,考虑使用抗抑郁剂,目前的文献提供了一些关于青光眼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建议和指导,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
1. 和医生沟通眼部情况:您在使用抗抑郁药物之前,要及时和精神科医生沟通您青光眼的病史及治疗情况,协助医生选择对此影响风险较小的药物。此外,了解你正在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包括对眼部的影响。如果您在使用抗抑郁药物,需要注意到任何与眼部有关的不适,如双侧眼痛、头痛或视物模糊等,及时向医生报告,咨询药物调整方案,同时眼科就诊。
2. 严格遵医嘱用药:因为眼部副反应很可能出现于开始用药及药物加量之后,因此作为青光眼患者,您使用抗抑郁药物务必按照精神科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不要自行调整剂量。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担忧,或者青光眼的情况出现任何变化,请及时和医生沟通。
3. 定期就诊眼科医生:定期就诊眼科医生非常重要,他们可以监测你的眼压和青光眼病情的变化。告诉医生你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以便他们了解你的病情背景,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4. 维持健康生活方式: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青光眼管理非常重要。这包括定期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健康饮食和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压力,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对眼压产生影响。
5. 避免过度用眼和眼部受伤:长时间的眼部紧张和眼部受伤可能会对青光眼产生不利影响。尽量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定期休息眼睛,并遵循安全措施来保护眼部免受外伤。
6. 积极了解非药物治疗方案:目前有多种非药物治疗可以辅助治疗抑郁症,如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物理治疗,如改良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非药物治疗均有可能对您的恢复提供帮助,积极与精神科医生沟通以便于了解您是否适合以上治疗,为您提供个性化并且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7. 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如果您病情稳定后继续服药一段时间,有减药或停药的意愿时,可与医生沟通,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药,具体情况可预约中国体育彩票康复门诊进行减药咨询。
再次感谢您的来信,希望以上的建议可以对您带来一些帮助,如果您对用药还有一些疑问,可以挂北大六院门诊进一步咨询。
闫佳仪 医生
本文由廖金敏编辑校对。
[1]李凌江,马辛等,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2015),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 Jain N S, Ruan C W, Dhanji S R, et al. Psychotropic Drug-Induced Glaucoma: A Practical Guide to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CNS Drugs,2021, 35 (3): 28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