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神疾病
中国体育彩票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就中小学生睡眠健康问题接受《中国学生健康报》记者采访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人的一生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引起世界各国的人们对于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于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 正式引入中国。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平安出行”,以期引起全社会对健康睡眠,保证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重要性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睡眠时间持续减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1年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中小学生在学习日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37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22分,有近8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在周末也有超过7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中小学生的睡眠问题,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其身心发展。
在今年的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中国体育彩票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就中小学生的睡眠健康问题接受了《中国学生健康报》记者单欣的采访。
[记者]:健康睡眠的标准是什么?
[陆林]:睡眠和水、食物、空气一样,是人的基本需求,人类所需的睡眠时间在各个年龄阶段不同,婴儿最多,老年人最少,成年人正常睡眠时间每天大约为7.5—8小时,而青少年时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至少为9个小时。但由于每个人的睡眠需求不同,很难以睡眠时间总长度作为衡量睡眠质量高低的标准。因此,只要保证每天一定的睡眠时间,同时在醒后可以感到体力与精力的充分恢复,不影响第二天白天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即可,不必过分追求是否达到了所谓的8小时或9小时睡眠总时间。
[记者]:什么是睡眠障碍?
[陆林]:睡眠障碍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睡眠质量下降。我们通常所讨论的失眠是睡眠障碍,过去不曾被公众所重视的打鼾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类型。通俗的来说,“睡不着”和“睡不好”很容易被大家认可为是睡眠障碍,其实还有一种称为“睡得多”,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综合来说,凡是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观感受,或者是不愿意离开床,一天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的表现,同时影响了白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极有可能存在睡眠障碍。
[记者]:小学生有哪些睡眠障碍?
[陆林]:首先,6-12岁左右时往往需要保证每天至少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由于现在的小学生课业压力越来越重,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尤为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他们的睡眠时间日益减少,伴随来自父母和教师方面的压力的增加,失眠症在小学生中也开始逐渐增多。
同时,某些嗜睡症,例如发作性睡病也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群体中,大多是在15岁左右开始,患者会出现白天的过度嗜睡、猝倒、睡眠麻痹和入睡前幻觉的表现。因此,一旦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出现某些嗜睡的表现时要多加注意。
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我们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就是我们过去经常说的“打鼾”“打呼噜”。现在的饮食结构和生活节奏导致肥胖人群的逐年增多,而在小学生中也较为多见。肥胖是导致我们发生这种疾病的一个常见的危险因素,因此,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睡觉“打呼噜”,且次数较为频繁时应引起重视。
最后一种我们称之为异态睡眠,包括梦游症、梦语症、磨牙症等等,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是绝大多数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这需要家长的关注和重视,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就诊。
[记者]:睡眠障碍对小学生有哪些危害以及产生这些危害的原因是什么?
[陆林]:如上我们所提到的几种发生在小学生中常见的睡眠障碍,每一种的产生原因都各不相同,有的是由于遗传因素,即个体本身存在疾病的易感性,例如发作性睡病;有的是由于先天解剖结构的缺陷或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扁桃体肿大或者肥胖引起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的是由于我们的大脑某些区域发出了错误的信号, 引起了觉醒状态下发生了睡眠状态,例如异态睡眠中的梦游和梦语等;还有的是由于精神压力的加重,睡眠结构的长期干扰造成的失眠症的发生。
针对上述几种睡眠障碍,无论哪一种,毫无疑问会给正常的生活造成困扰。夜间睡眠质量的下降,必然会导致第二天上课精力的难以集中,长此以往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给小学生的心理造成更大的负担,而一旦精神压力加大,必然会造成睡眠障碍的持续反复地发生,造成恶性循环。此外,某些嗜睡的疾病会直接影响白天的学习状态,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如果不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和帮助,很容易形成更为严重和难治的后果。
[记者]:如何拥有健康的睡眠?
[陆林]:这同样是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睡眠能力和需求不同。但统一来说,还是有几条共同的方法和途径值得一试:
第一,保证舒适的睡眠环境,尤其是对于睡眠环境较为敏感的人,例如调整卧室的温度、湿度、噪音状况、空气状况等等,保证光线的黯淡、被褥的清洁舒适、远离噪音的干扰是保证睡眠质量良好的一个重要前提;
第二,保证生活的规律,例如按时起床,杜绝懒床的习惯,尽量白天不午睡;在睡前不接触酒精、咖啡、浓茶等,同时不要吃的太饱也不能饿着,让自己的全身心都能做到一个较为放松的状态会更加有助于入睡;
第三,最好可以每天都坚持运动,加强体育锻炼,例如慢跑和散步,这些都是可以使自己放松的有效方式,但是不要在睡前做剧烈的运动,以免使自己兴奋很难快速入睡。
总之,我们要关注和重视一些常见的睡眠障碍,结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和规律进行适当的调整,学会科学的管理睡眠,从而远离睡眠障碍,睡出健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