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中国体育彩票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编读往来
青少年自伤背后的呼救,家庭该如何回应?
医生:
您好!
我是两个孩子妈妈,女儿今年16岁了,小女儿今年6岁。我是一名内科医生,平时工作非常忙碌。我的爱人在电力部门工作,常年在外出差,每两三个月才能回家待一段时间。即便回家,他会更倾向于做些他喜欢的事情,比如钓鱼、打游戏。公公婆婆曾尝试着来北京帮我们,但是我们在生活方式和沟通上存在很大差异,不仅没能减轻负担,反而频繁引发争吵。最后我和爱人决定让他们回老家。我父母目前住在我们隔壁的租住房中,帮我照顾家庭日常。
我的职业需要我不断学习,有了父母的帮助,我也顺利升至主任医师,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留给孩子们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我印象中我的大女儿听话、乖巧、懂事,小时候我出门诊时,她就静静地坐在我旁边画画。她很优秀,成绩一直很好。直到一年多前,她拿回了期末成绩单,成绩下滑严重。我才发现我忽视了对她的教育,我开始关注她的学习情况。她从初三开始就不愿意去上学了,怎么劝都不听。我们尝试了各种方式——劝说、鼓励、甚至威胁,但都无济于事。后来我一气之下说:“你不想去上学我也不管了。”就这样又僵持了半年,最后我们商量决定让她留级,她也同意了。
两个月前,我刚下夜班回家,想和她谈谈请家教的事。我进了她的房间,发现她在睡觉,但房间里弥漫着一种奇怪的味道,我在角落里发现了很多带血的纱布。我很震惊,把她叫起来,我问她怎么了,她迷迷糊糊说不小心划伤了,我说看看伤口,这时候我才发现,她的两条前臂全是刀割的划痕。我的心好痛,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不想活了,只有这样才能让她轻松一些。我们马上带她来北大六院就诊,并开始接受药物治疗。然而,此后她依然时常将自己封闭在屋内,不愿踏出房门一步,生活作息也变得昼夜颠倒。过节放假时妹妹需要去找她好几次,她才愿意出来跟我们一起吃饭。我和她爸爸每次想找她聊聊,她都很抗拒,我觉得我好失败,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帮她,希望您能帮帮我。
小叶
小叶:
您好!
已经收到了你的来信,了解了你的困惑,阅读信的时候,我的心也紧紧揪在一起。你是一位如此坚韧的母亲,在职业上追求卓越,在家庭中独自承担重任,这份不易和付出令人敬佩,也令人心疼。大女儿的情况确实让人忧心如焚,但请相信,这不是你的失败。她正在经历的是一场身心层面的巨大风暴,需要的不仅是父母的关心和努力,更需要整个家庭系统的支持与专业力量的协助。
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希望能为你提供方向和力量:
首要任务是确保安全。 需要立即收好家里有可能致伤的工具(刀具、尖锐物品、药物等),确保女儿无法轻易接触到。告诉她,这不是因为不信任她,而是出于爱与保护。明确表达关爱与担忧,重点传达“我爱你”和“我在乎你的痛苦”,而非指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严肃、直接但温和地询问她是否有具体的自杀计划或念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或你观察到任何高危迹象(如写遗书、交代后事、情绪突然“平静”等),请立即前往精神科门诊或急诊或拨打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如12356)。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第二,重建沟通桥梁。此时最重要的,不是催促她上学,而是先恢复连接、建立信任。之前的“软硬兼施”可能让她感受到更多的压力与不被理解。您可以从最日常、最轻松的交流切入,比如:“今天想吃点什么?”、“我刚看到一个有趣的视频,想和你一起看看。”不要急于追问、解释或评判,让她知道您在身边,随时愿意倾听。当她愿意表达时,请用“全身心地听”,不打断、不急于回应,也不急于解决问题。陪伴的质量远比“说服的技巧”重要。
第三,调整家庭系统的参与方式。丈夫的角色至关重要,与他进行一次严肃、深入的谈话,说明女儿状况的严重性,包括自伤行为和自杀意念。这不是简单的“青春期叛逆”,而是关系到生命安全的心理危机。他必须认识到,作为父亲,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立即、实质性地调整工作安排,减少出差频率或时长,增加陪伴女儿的时间。
他的陪伴不只是“帮忙”,而是共同参与:与您一同学习如何与女儿沟通,一起参与家庭治疗、承担复诊安排。他的积极介入,不仅能减轻您的压力,更能让女儿感受到来自父母双方的支持与关爱。
同时,也请与您父母沟通,感谢他们在家务和照顾小女儿方面的支持,并协商明确分工——大女儿的专业照护(就医、沟通、情绪支持)应由您和丈夫共同承担,老人在关键时刻可作为配合支持。
此外,也要关注小女儿的心理健康状况,用她能理解的语言简单解释:“姐姐生病了,心里很难受,所以有时候不想出来玩,会待在房间里。医生在帮她,爸爸妈妈也在努力。这不是你的错,我们一样爱你。”确保小女儿得到持续、温暖和不受忽略的陪伴和关爱。
你是医生,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但你不是超人。同时应对高强度工作、女儿的重度心理危机、家庭运转,这本身就是超出常人所能承受的重负。感到崩溃、无助、愤怒、愧疚都是正常的。每天找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哪怕只是深呼吸、听首歌、洗个热水澡、看一页闲书。这不是奢侈,而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是否有可以信赖倾诉的朋友?别让自己陷入孤立。必要时,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支持。请记住,照顾好自己,是继续照顾家人的前提。你值得被理解、被支持、被温柔以待。
李汇子 医生
本文由廖金敏编辑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