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中国体育彩票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编读往来
考前集中注意力的小妙招
编辑部医生:
您好!
我是一名24岁的年轻女性,目前在备考研究生。最近几个月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集中注意力。每天坐在书桌前,心思却总是飘来飘去,不是想着手机消息,就是胡思乱想,哪怕没有任何诱因,也很难安静下来。复习效率非常低,晚上还常常失眠,越是焦虑越学不进去,越学不进去就越焦虑,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我以前也会偶尔分心,但从没像现在这样严重。我很担心这种状态会影响考试,也对自己的控制力感到失望。我想知道,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心理出了问题?我该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非常感谢!
小林
小林:
您好!
感谢您的来信,能够您目前的困扰,也欣慰您愿意主动寻求帮助。事实上,在准备考试、承受压力的时期,很多青年人都会经历类似的注意力问题。您的困惑是非常常见的,但幸运的是,这种问题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整和改善的。以下几点建议供您参考:
一、先判断注意力不集中的成因
注意力不集中不一定意味着“意志力差”,它可能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精神紧张、睡眠不良、情绪问题、认知疲劳、环境干扰,甚至是一些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注意缺陷障碍等)。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了较长时间,明显影响到了生活和效率,建议您可以先做一个专业的心理评估。了解真正的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改善。
二、规律作息是提升专注力的基本保障
保证每天规律睡眠(不少于7小时)、固定作息时间、清晨适量运动、避免咖啡因和熬夜,是让大脑保持清醒和专注的前提。很多人注意力差,其实是身体透支的信号。您提到存在失眠,也建议尝试“睡前仪式”建立,比如睡前冥想、阅读纸质书、远离电子屏幕、睡前泡脚等方式来放松大脑。
三、使用“番茄工作法”,训练注意力节律
人类的大脑天然有注意力的节律,不可能长时间高度集中。建议采用“25+5”的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专注工作,休息5分钟,每完成4个循环休息15-30分钟。设定简单明确的任务目标,减少任务模糊带来的拖延感,也有助于增强控制感。
四、创造“低干扰”学习环境
尽量在固定地点学习,远离手机干扰。可以使用手机“专注模式”锁定屏幕。用耳塞或播放白噪音屏蔽外界声音干扰。你也可以准备一个“干净的桌面”和一本计划本,让注意力聚焦于具体任务,而不是被混乱的环境分散。
五、正念练习和情绪觉察,帮助大脑回归当下
注意力容易分散时,试着进行正念练习:专注于当下的呼吸、身体感受或声音,不加判断地观察思绪的飘走,然后再温和地拉回来。这种方式能提升自我觉察力,让你逐渐学会不被杂念牵着走。每天练习5-10分钟即可,长期坚持会有显著提升。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心晴指引”,里面有正念练习的指导。
六、面对自我评价和完美主义
很多“专注力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完美主义和内在自责在作祟。越想强迫自己专注,反而越焦虑,最终更容易分神。请记住:专注是一种可以训练的技能,不是靠责备获得的。接纳当下的状态,相信自己可以一点点进步,也是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成长方式。
如果尝试上述方法仍难以改善,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您更深入理解注意力困难背后的个性、习惯和情绪机制。愿您在学习中找到节奏与平衡,慢慢恢复内在的稳定与专注。祝您备考顺利,身心健康!
代悠然 医生
本文由姜思思医生编辑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