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中国体育彩票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编读往来
明明很累却睡不着:自我调节睡眠法
尊敬的医生:
您好!我今年还不到40岁,从事项目管理。按说这个年纪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但这几个月我一直被失眠困扰,影响到了白天的工作和状态,所以想向您咨询。
我的工作节奏比较快,白天基本是在开会、对需求、处理突发情况,一天下来身心疲惫。照理说这么累,回家躺下肯定能秒睡。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身体很疲惫,大脑却非常清醒。白天处理过的事情、没解决的难题、甚至一些陈年旧事,都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自动轮播。我明知道不该去想,刻意去控制,结果越控制心里越烦躁,更睡不着。有时我拿起手机看时间,才过去半小时,心里就更急了:“明天七点就要起床,再睡不着一天就又废了!”。我也知道睡前看手机不好,可有时候疲惫之余,就是想靠刷刷短视频来放松,结果往往是越看越精神。偶尔靠意志力扛到一两点睡着,睡眠也特别浅,有点动静就醒,或者一整夜都在做梦,感觉跟没睡一样。导致第二天早上不想起,起来感觉头昏沉,工作效率也明显下降。
医生,我想请问一下,我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除了吃药,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非常感谢您能抽空阅读,期待您的专业指导。
读者:小赵
亲爱的小赵:
感谢您的来信。您描述的这种“明明很累但睡不着”的失眠,其实在职场人群中非常常见。偶尔的失眠,我们可能会感到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补一觉就能缓过来;但如果这种情况反复或持续,就会逐渐影响到工作、情绪乃至生活质量。基于您提供的资料,建议尝试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自查和改变,从多个维度恢复我们的睡眠能力:
1. 确保身体舒适
合适的枕头与床垫能帮助脊柱保持自然曲线,让肌肉在夜间放松,既能守护骨骼健康,又有利于入睡和睡眠的维持。被褥的舒适度也会影响我们的体验,有研究发现,相比盖轻被子,盖厚被子的受试者入睡前1小时内唾液中的褪黑素浓度增加了32%,提示盖重被子可能会通过增加褪黑素的分泌进而改善睡眠。尽管厚被子在该研究中体现出了助眠作用,但被子太厚重,也可能带来压迫、不透气等不适,需要根据个人体型、季节和喜好调整。
适宜的卧室温度对睡眠质量同样重要,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提到,睡眠时理想的卧室温度在15.5℃到19.4℃之间,这个温度既能帮身体降温、进入睡眠,又不会觉得受凉。
2. 学会睡前放松
您提到躺在床上时,白天和既往的经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挥之不去。这对许多有睡眠困扰的人来说非常普遍,尤其是当正面临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时。如果这些压力源能及时解决,睡眠问题可能迎刃而解。但如果问题无法立即解决,可以尝试将问题写下来,把它们从大脑中转移到纸上。通过书写,给大脑发送一个明确的信号:“问题已记录,现在可以休息,明天继续处理”。当因睡不着而感到焦虑或烦躁时,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来分散注意力,比如听一些轻柔的音乐或有声读物,或想一些能够让你足够投入的事情,比如想象你在家里散步,尽可能的想象细节。渐进性肌肉放松、腹式呼吸、正念冥想也是很好的睡前放松方式。
3.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每晚所需的睡眠时长和起床时间,尽量做到每天同一时间上床、同一时间起床,周末和节假日也不要随意打乱生物钟。限制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增强床与睡眠的联系,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比如您提到的“刷视频”。睡前减少手机使用,不仅有助于将床和睡眠联系起来,更能显著减少蓝光对褪黑激素的抑制和手机内容对大脑的持续刺激。尽量使在床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睡眠的状态,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如果卧床30分钟仍不能入睡,应起床离开卧室,做一些简单的活动,等有睡意时再返回卧室睡觉。对于健康成人来说,白天适当补觉能缓解疲劳。但是失眠人群如果白天补觉,会导致睡眠驱动力下降,造成晚上失眠、白天犯困的恶性循环,因此不推荐补觉。如果白天犯困,建议去户外活动,晒晒太阳。
4. 注意饮食的管理
快节奏的生活下,咖啡成为年轻人的重要工作伙伴。实际上,咖啡因在体内的半衰期约为5小时,这意味着在喝完一杯咖啡5小时后,仍有半数咖啡因在体内存留。因此,建议有睡眠困扰的人午餐后尽量不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品。此外,咖啡因还悄悄潜藏在许多日常食物中,如巧克力、奶茶、碳酸类饮料和能量棒等。临睡前2-3小时内应避免进食,这样既能保证食物充分消化,避免胃酸返流,也能防止深夜被饥饿感唤醒。同样,白天需保证充足饮水,但睡前1小时内应减少液体摄入,以最大限度降低起夜需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建议饮酒助眠,虽然酒精可能让人更快入睡,但会导致早醒和眠浅,并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
5. 坚持科学运动
科学锻炼是改善失眠的方法之一。规律运动可优化夜间褪黑素的分泌节律,使人产生困意并促进入睡。同时运动所激发的内啡肽,可缓解常与失眠共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太极均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每周安排3到5次有氧运动,每次时长可控制在30分钟到1小时,并根据自己的体能状况调整频率。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睡前2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入睡,同时也要量力而行,避免运动本身成为新的压力。
当上述自我调整效果有限,且失眠已开始显著影响日间功能,如情绪、日常生活和工作时,提示可能存在需要专业干预的其他潜在问题,建议尽早就医,寻求医生或睡眠专科的帮助,在评估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让我们一起努力,重新找回健康的睡眠。
王倩文 医生
本文由廖金敏编辑校对。
中国体育彩票第六医院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