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科普 >编读往来

精神康复广角

中国体育彩票第六医院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010-62723860  / 82801936

h6yuanban@126.com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中国体育彩票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编读往来

孩子上幼儿园不爱说话,怎么办?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医生您好:

孩子今年刚上幼儿园,一开始不太愿意去,容易哭闹,去了几次后不再哭闹,但是孩子逐渐变得不爱说话了,老师问也不回答,不和同学玩,也不和同学说话,如果老师反复的问,孩子还是愣在那里不说话,但是孩子回家以后跟我们家里人说话没有问题,我们问他为什么在幼儿园不说话,提到这个的时候孩子就又沉默了。孩子在这之前说话没有任何问题,跟同龄孩子差不多,发音也都是正常的。我们也比较着急,不知道孩子这是怎么了,是不是不适应上幼儿园,还是有了别的问题,这次来信希望医生能给一些建议。

孩子的妈妈

孩子妈妈:

您好,通过您的来信,我们发现孩子是在特定场合选择性说话,在一些场合拒绝说话,孩子本身言语表达能力正常,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也见过这样的孩子,在医学上称为“选择性缄默”,那什么是选择性缄默呢?选择性缄默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社交焦虑,在某些场合拒绝说话或不愿意说话,主要表现为不愿意对陌生成年人说话,也有对非熟悉的家庭成员,部分儿童在缄默的场合无任何交流,有些儿童可以使用手势、点头、摇头、耳语等非言语方式交流。

选择性缄默在人群中患病率约为0.2%-2%,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年龄多为2-5岁,高峰在2.7-4.1岁,移民儿童患病率显著更高(达2.2%),可能与语言环境适应压力相关。

那么一般什么原因会引起这种疾病呢?病因复杂,涉及多因素交互作用,无单一决定性成因,常见的病因如下:

遗传倾向:家族史中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或选择性缄默症发生率较高,遗传贡献度约30%-50%。

神经生物与气质因素:患儿常具敏感、害羞、回避型气质,与焦虑的遗传网络相关;可能伴发神经发育异常(如脑损伤史),但非必然因果。

环境与家庭因素:家庭互动:父母过度保护、高控制性或家庭冲突(如婚姻问题)是常见诱因;社会压力:移民、转学、入学等环境突变显著增加风险。

文化因素:双语环境或语言切换压力可能加剧症状。

心理机制:多数研究认为与社交焦虑障碍高度共病(约90%),部分案例可能与创伤后应激或防御性退缩有关。

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呢?临床上以心理治疗为主,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效果最佳。我们经常鼓励家长采用的方法如下:

1.心理治疗方法:常采用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认知重构减少对社交场合的灾难化思维,结合暴露疗法逐步适应焦虑情境(如从低声单词过渡到完整对话)。学校场景的CBT模块效果显著,需教师配合实施正向强化(如建立奖励系统,鼓励发言)。

行为塑造与脱敏技术:阶梯式暴露:从非言语交流(手势、书写)逐步升级至耳语、正常音量对话。刺激消退法:在低焦虑环境中引入信任者,逐渐加入陌生人,降低言语压力。

游戏与创造性治疗:沙盘治疗、角色扮演帮助儿童表达情绪,尤其适用于低龄患儿。录影带自我示范法:患儿观看自身成功说话录像,增强自信。

2.家庭与学校协同干预:家庭治疗:纠正家庭互动模式(如避免替孩子回答问题),减少对沉默的过度关注。父母培训:学习中性回应策略,避免惩罚性施压。学校环境调整:教师需避免直接要求发言,转而采用选择性问题、共同活动促进参与。个性化教育计划:提供替代性沟通方式(如书面回答),逐步过渡至口头表达。

3.语言与沟通训练:言语治疗师介入:针对共病性语言障碍进行发音、流畅性训练,增强沟通能力。社交技能训练:通过小组活动练习眼神接触、轮流对话等非言语社交技能。

4.药物治疗(辅助手段):适用于中重度焦虑或心理治疗无效的患儿,需要医生指导下采用。我们常用的药物为SSRIs类药物(如氟西汀、舍曲林),需从小剂量起始(如氟西汀5-10mg/d),联合CBT时效果更佳。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而言,我们如何预防这样的情况发生呢?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我们需要尽早发现孩子性格特点,对于不良性格早期引导,同时需要与学校和老师及时沟通,减少孩子压力源,逐步对孩子进行社交暴露,对孩子多交流、引导,鼓励孩子积极与同龄人交往。相信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我们的孩子可以健康快乐成长。

岳鑫鑫 医生

本文由姜思思编辑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