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中国体育彩票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编读往来
精神分裂症早期预防
医生:
您好!我的弟弟患有精神分裂症,现在状况还算平稳。他有一个儿子,今年18岁,最近几个月出现情绪不太好,有时显得多疑、跟家里人发脾气,说我们总盯着他,我们给他解释他也能听得进去,但过些日子他又会说。他跟朋友相处还好,学习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是,我们很担心孩子会不会将来也发展成精神分裂症。所以想跟您咨询一下,精神分裂症能预防吗?什么样的人会得精神分裂症?我侄子这种情况要怎么办?
谢谢!
一位家属
您好!
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从来信中,我们感受到您对侄子很是关心和担忧。我们试着对您的疑问进行一些解释,希望会对您有所帮助。
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讲,慢性病预防可根据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或恶化,即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慢性病大多病因不完全清楚,因此要完全做到一级预防是不可能的。但由于慢性病的发生大都是致病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给予早治疗是可行的。对很多精神分裂症的易感者来说,最终的结局取决于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也就是二级预防,它所针对的不是全部人群,而是疾病的高危人群。
举个例子,高胆固醇血症个体有很高的心脏病风险,所以高胆固醇血症个体属于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在这部分人群中使用降脂药可以降低这种风险。那么,对于精神分裂症而言,哪些人是所谓的疾病高危人群呢?我们来了解两个概念:遗传学高危和临床高危。
从遗传学角度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罹患本病的可能性要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相对于一般人群中1%左右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患者的三级亲属(表兄妹、曾祖父母、曾孙子、曾孙女)发病风险约2%,二级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叔叔、伯伯、舅父、姨妈、姑妈、侄子、侄女、孙子、孙女)发病风险约6%,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发病风险约9%,同卵双生子(双胞胎,特别是长相相似者)发病风险接近50%。因此,家族里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体属于遗传高危。
从临床病程的角度来看,精神分裂症在发病之前,一般首先出现非特异性症状(睡眠障碍,烦躁不安的情绪,运动障碍,对应激的耐受性损害,怪异的行为或外表,奇怪的思维,集中和注意困难,个人卫生障碍)和阴性症状(社会孤立或退缩,意志缺乏,情感表达减退,情感体验减退,思维丰富性减退,角色功能恶化),随后出现轻微或短暂阳性症状(不寻常的思维内容,多疑,夸大,知觉异常,概念紊乱),在发病前一年,症状的数量和强度都会增加。这个阶段还没有发展为精神分裂症,我们称之为“临床高危”。
这两部分人群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要比正常人群高,所以预防也是针对这两部分人群。目前,对于这种早期干预尚无统一意见。一般来说,阻止或延迟精神病的发病,以及症状的改善,都被认为是潜在获益。但这些可能的获益需要与病耻感、引发焦虑、干预的短期或长期副作用等潜在风险相权衡。总的来说,有四种与症状相匹配的治疗阶段:1)诊断评估和鉴别诊断;2)关于症状和精神病风险的心理教育;3)社会心理治疗,危机干预,压力降低,持续性支持,认知行为治疗;4)药物干预。潜在的神经保护剂,可能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情感稳定剂、抗抑郁药物、ω- 3脂肪酸、D-丝氨酸、肌氨酸等,但究竟哪一种药物是最优选择,还缺乏进一步大样本研究的验证。
您的侄子属于遗传高危人群,目前可能出现了一些轻微症状,所以我建议应尽快就医。如果方便,可以来我们医院门诊咨询,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检查,只有判断清楚他现在处于何种状态,我们才能给予更为准确的干预,避免其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蒲城城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