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中国体育彩票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心理加油站
爱的错位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大类包括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被使用最多的心理治疗方法。CBT理论认为,个人错误的思维和对事件不客观的认知评价可以引起个体的负性感受(情绪)和不良行为。一个人对现实、环境或内外部事件的看法决定了人的情绪状态和采取的行为。同时,认知理论认为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方面的变化可以导致另外两个方面的相应变化。认知治疗的目的是将个体对生活事件歪曲的评价替换为合理的、符合现实的或适应性的评价,可以缓解个体的情绪、行为和生理方面的症状,恢复患者功能。
理论部分我们先了解到这里,大家可以去尝试学习。下面重点讨论的是:人们的歪曲的认知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上周,我在门诊接待了一个23岁的女孩,是医学院口腔专业五年级的学生,她的问题是在给患者做治疗的过程中,有时会手抖,老师在身边的时候更是如此,以至于不能完成操作考试,不能大学毕业。全家人都为这件事着急的不行,四处看病却找不到病因。后来到了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手外科就诊,外科医生看过之后建议她去看精神科。全家人一头雾水,为啥手抖要看精神科呢?全家人充满疑惑地来到了北大六院。了解了问题的大概,我开始和一家人唠起了家常。女孩来自东北的三线城市,父母都是高中老师,对患者的教育是又严又卷。凑巧的是,小学班主任对患者也是格外地偏爱,因为班主任的孩子恰好在母亲的班里。班主任老师的偏爱方式是对患者“严加管教”。当时女孩的成绩是班里前三名,班主任喜欢把比较难的问题留给她回答,回答得好会遭到狠狠地表扬;回答错误,就会被惩罚站着听课。当全班同学都看着她站着听课的时候,女孩羞愧得无地自容,浑身颤抖。时间久了,就越来越害怕被提问,不敢接触老师的目光,害怕老师。长大以后,不能当众发言,在老师或长辈面前更是手足无措。现在是临床实习阶段,经常有老师在身边指导操作,情绪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手控制不住地抖,不能完成简单的操作。但如果老师不在身边,拿同学做练习,操作得就很好,没有手抖。聊天进行到这的时候,全家人大概明白了手抖为啥要看精神科了。用认知行为理论分析:在老师面前表现不好会被惩罚——看见老师情绪紧张——情绪紧张引起肌肉紧张——导致手抖。精神科临床工作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小时候我被评选为班里小队长,高高兴兴地回家告诉了爸爸。爸爸却不屑地说:这个算个啥事?我忙着呢,和你妈说去。从那以后,我就不会把我的事和他说,他问我都不会说。我认为他对我的生活不感兴趣。”——孩子和家长之间沟通的大门是何时关上的,家长浑然不知。大人却一直抱怨:孩子啥话都不和我们说啊,我们没有办法啊!
“小时候学校合唱团招人,我很想参加,就跑回家问我妈同意不同意。我妈说:我们家祖上就没有人会唱歌,你也没有那音乐细胞,天生的五音不全,你就老老实实地放学回家写作业吧,你没有唱歌那条件。从那以后,我坚信我嗓子不行,从来不敢当众唱歌。若干年后和我妈谈起这事,我妈说:其实你唱歌还行,当年怕合唱团耽误你学习,所以说你五音不全,没让你参加合唱团。”——“多年以来,五音不全四个字如同五行山上的那道符,紧紧地压在我的嗓子上。前几天我女儿跑来对我说,她想参加合唱团,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我们家没有那艺术基因,你五音不全。”
“小时候我长得瘦小一些,但是身体是健康的。可是奶奶认为我身体弱,需要多加照顾和营养。我记得每年春天过后,同学们都穿短袖和单裤子了,可是奶奶坚决不让我脱秋裤,说脱早了对我身体不好。因为天气热了,我还穿着秋裤,出汗就很多。奶奶看见了说:你看看,这孩子身子骨虚啊!”——“长大以后,我越发地相信:和别人相比,我就是身体虚,不能吃凉东西,吃了对身体不好,吃苹果我都用热水烫烫再吃。我的生活中,医院和药是我的主要内容。”
以上几个小故事,是临床工作中真实的案例。看起来大家都没有什么错,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爱着对方,但是产生的结果是错位的。过于片面的教育,过分关注孩子的某一点,忽略了均衡发展和成长,势必造成孩子心灵上的伤害。错误的认知导向,会让孩子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产生有偏差的认知,长大以后遇到类似的情景,就会产生负性的情感体验,进而出现退缩、攻击、过度偏好等行为。因为这些偏差的存在,很多患者的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工作过程出现了问题。积极健康的爱,是关注孩子的内心,耐心地陪伴、无条件地支持和及时地鼓励肯定,尊重孩子的个体特点,在保证孩子健康和安全的条件下,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
本文由廖金敏编辑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