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中国体育彩票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编读往来
如何帮助酒精依赖患者的家人
尊敬的医生:
您好!我是一位酒精依赖患者的配偶,同时也是一个崩溃的母亲。写这封信时,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我丈夫患酒精依赖多年,期间多次尝试戒酒,但都失败了。他在家里常常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发火,有时还会摔东西,甚至在孩子面前骂我或他自己的父母。最严重的时候,他曾经醉酒后打过我一次。
我们有一个儿子,今年刚上初中。我一直以为只要我做好母亲该做的,不让孩子“被吓到”,就能保护他不受影响。但最近我发现我错了。
孩子越来越沉默,成绩一落千丈,常常关在房间里,不愿与我交流。老师找我谈话,说他在学校总是走神,有时还会和同学发生冲突。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他说“你们大人都一样,吵来吵去,我才不想听。”
我开始担心,他是不是有了心理问题?会不会像他父亲一样,长大也走上喝酒这条路?我该怎么办?我们家庭还处在持续矛盾和混乱中,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让孩子快乐一点。
医生,我真的不想放弃孩子放弃这个家。他还那么小,却已经眼神冷漠,对未来毫无期待。请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帮助他?酒精的阴霾已经笼罩了这个家,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希望让家庭、儿子,以及丈夫重见阳光。
一位焦虑的母亲
尊敬的家属,
您好。读完您的信,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你在信中流露出的担忧、痛苦、无助与坚持,真实而沉重,也让我想起很多和您一样,为家庭而隐忍、为孩子而焦虑的家属。
首先,我对您的勇气表示钦佩,您写下这封信,本身就是一次巨大的心理突破,也意味着您不再默默承受,而是主动地寻求帮助。您不孤单,很多人正在经历您所面对的困境——而您,肯定有机会带领自己和孩子走出困境。
很多人把酒精依赖看成“某个人的问题”,比如您丈夫的问题。但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它更像一种“家庭病”,波及的不只是饮酒者本人,更深刻影响了家属、尤其是未成年孩子。
酒精依赖是一种慢性脑疾病,会导致患者的情绪调节、判断力和冲动控制功能受损。酗酒者可能变得易怒、暴力、否认现实,并对家庭成员形成一种“情感压迫”,造成持久性的焦虑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他们习惯察言观色,害怕冲突,却无力逃脱。他们可能会:内向孤僻,不信任他人;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动力;成绩下滑、自尊心受损;出现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对家庭失望,进而疏远亲人。
这些孩子,有的过早成熟,有的变得叛逆,有的陷入自责、愤怒,甚至开始模仿父母的不良行为。
您说孩子“眼神冷漠”,这是一种常见表现。其实不是他冷漠,而是他的内心“冻结”了。他不再期待这个家会给他温暖,于是干脆用沉默来保护自己。
您问孩子是不是“变坏”了?我想说,他没有变坏——他只是太累、太受伤了。孩子的问题,不是一个人出了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的伤在他身上显现出来。孩子是这个家庭系统中最脆弱的一环,他的退缩、冲动、冷漠,其实是家庭功能紊乱的反射。很多家属在这个阶段会感到深深的自责,甚至互相指责——但我们需要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和修复。
您问“是否还有能力让孩子快乐一点”?我的回答是:有,而且你已经在做了。
您努力维护家庭运转,试图为孩子遮风挡雨;您觉察到了孩子的变化,并主动寻求帮助;您没有把自己封闭在沉默和绝望中,而是选择写下这封信。这些都是爱的表现。
孩子不是要求你成为完美的妈妈,而是希望你是真实、温暖、有回应的妈妈。很多时候,一句:“我最近也很难受,但我很在乎你。” 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另外,以下是我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给您和类似家庭的一些建议:
1. 停止否认:正视酒精依赖的本质
酒精依赖不是“没自控力”,而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您丈夫如果多次戒酒失败,就意味着他需要更系统的干预。家属的忍让、控制或责骂,并不能让他清醒,反而可能加剧他的防御。
您可以尝试获取专业支持,帮助他接受科学的治疗(包括药物、心理治疗、团体支持),也为您自己争取空间。但如果遭受了躯体伤害,请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2. 和孩子建立真正的沟通
不要急于询问成绩和行为,可以从他感兴趣的领域入手,比如:“我注意到你最近总一个人待着,是不是最近有什么烦心事?”哪怕他不回应,继续稳定地表达您的关注。比如每天晚饭后聊一会,并肩散一会儿步,这些看似简单的事,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信任和温暖的种子。
3. 不要让孩子过早承担“照顾者”的角色
有些孩子会试图“照顾妈妈”,或者在爸爸醉酒时跳出来劝架。首先尽量避免在孩子眼前爆发冲突。如果不幸出现,请告诉他,妈妈会尽力处理父母之间的问题。
4. 寻求家庭以外的支持系统
您不需要独自承担所有的痛苦。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亲戚朋友的支持,也可以查找当地是否有成瘾者家属互助团体(如Al-Anon),在这样的互助团体,可能您更为放松,得到的理解和支持更多。您越稳定,孩子也越容易感受到安全。
5. 允许自己也有情绪
您有痛苦、有疲惫,有哭泣和愤怒的权利。可以把这些情绪写下来、说出来,或者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倾诉。别让自己“必须坚强”的伪装压垮了内心。
最后,请转告您的孩子,如果他愿意听的话:
“你不是孤单一个人。你现在感受到的混乱、愤怒、难过,都是可以理解的反应。你不是有问题,你只是需要一个安全的空间,好好长大。你不需要成为父母的救赎。你只需要成为你自己,一个值得被爱、被理解、被支持的孩子。”
我理解您有多担心。但请记住:即使现在的环境很艰难,您依然有力量去影响未来的生活轨迹。您已经踏出了这一步,请继续向前。
祝您和孩子平安、坚定,终有一天看见属于你们的光。
邱宇甲 医生
本文由姜思思编辑校对。